先进院长汇报材料

时间:2025-07-24 08:37:28
先进院长汇报材料[此文共9374字]

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今年以来,在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主要表现在:

一、根据市局绩效工资分配指导意见,我们制定了铁富中心卫生院绩效工资考核方案并配发岗位绩效考核实施细则,考核分为公共考核及岗位考核两部分,公共考核包括工作纪律和医德医风。岗位考核包括工作数量、工作质量。按医、药、护、技、基本公共卫生、财务及工勤等岗位分别考核,每月考核一次,实行百分制,其中,工作纪律和医德医风占30分,岗位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占70分。并建立了逐级责任考核体系即院长考核各位副院长,副院长考核各科主任,科主任考核科内人员。本方案鼓励一线岗位、激发工勤岗位,科学量化、便于操作,职工反映较好。

二、当前,我院以实施环境改造、质量提升、服务便

民等为主抓手,全力开展省示范卫生院创建工作。根据工作要求,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设立了创建办,明确一名副院长具体抓创建,并进行了责任细化,各项指标均有专人负责,目前,档案资料已完成了95%,现场准备正紧锣密鼓地进行。

三、根据年度计划,已全部完成7个村卫生室产权私

有转公有任务,并通过xx镇政府及驻地村委会的协调,签订了逐年还款计划。

四、根据现代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我们正在对

老门诊楼一楼进行有序改造,工程已完成一半,预计8月底结束。

五、医院基础建设正在有序推进,新门诊综合楼已于7

月16号投入使用,目前我们正在高标准改造医院手术室及妇产科,消毒供应中心建设工程已竣工,正在进行内部装修,部分设备已进入,大环境硬化绿化如期进行,预计9月上旬全面改造结束。

第二篇:乡敬老院院长先进事迹材料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计个人的得失是共产党员的本色。

鸡西市鸡冠区红星乡敬老院59岁的纪玉荣院长就是一位这样的党员,她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化作实际行动,把全部的光和热倾注在敬老院的事业上,用自己的爱心和行动实践着三个代表,谱写了一曲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赞歌。经过十多年的辛勤工作,她把一个破烂不堪的敬老院变成了一所市级标准化敬老院,受到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赞扬。97年她荣获民政部等六个部委颁发的全国敬老好儿女金榜奖的金质奖章,并多次被市、区、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今年她又被评为市级模范党员标兵。

91年春天,乡领导陪着纪玉荣来敬老院交接,当时的敬老院可谓是煤无一锹、柴无一捆,有的只是240平方(在好范 文 网搜索更多的文章wwW.)米的一栋平房、一个猪舍、一台黑白电视机、一台收音机、二台破铁车,再有的就是几年遗留的5300余元的外债。15位老人已经吃了4个月的苞米面粥了,并且苞米面也所剩无几。望着这一群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凄楚老人,她直觉得鼻子发酸,也清楚了自己的责任有多大。她对送她来的乡长说:“既然是党组织派我来的,就是对我的信任,我一定要干出个样来”。第二天,她从家里用小牛车拉着行李、衣物和家里的50斤大米、三麻袋苞米上任了。从此她在敬老院一住就是十五年。

从这天起,她天天不拾闲,天天把自己累得诊里倒在炕上就一动不想动了。她四处跑着求援。老人们看见:第二天,西太小学就来了一些高年级的学生为他们割了一垛条子码到了院子里;第三天,西太煤矿就捐送了两车原煤;第四天,她又到各村“化缘”,弄来了白灰、水泥、红砖,然后和敬老院的另一个工作人员--出纳员刘景君把屋子重新粉刷了一遍,把坡着的门口砌上了水泥台阶;接着,她到市民政局请局长批了5000元钱,和小刘带着两个老人赶着借来的马车上街了,从饭碗、盘子、筷子、水桶、洗脸盆、洗衣盆到换洗的衣袜、床上用品买了满满一车,浩浩荡荡地回来了。那些日子,是敬老院的“年”,老人们像孩子一样欢喜。她烧了一锅一锅的热水,给老人们洗澡理发,那衣服被褥上的虱子都要拿笤帚扫……不到一个月,敬老院变了,不光清爽,连人的精神气儿都高了。

纪玉荣太累了,一次她骑着自行车出去办事,头一晕,从车上栽了下去。醒过来,已躺在医院里。看见周围都是人,自己胳膊、腿一动都疼,就问:“我这是在哪儿?”听说自己摔了,但没伤着骨头,她挣扎着要爬起来。大家忙按住她:“别动,你伤得很重。乡长把床位都给你安排好了,你就在医院里住几天吧。”那可不行,敬老院这点钱我可舍不得祸害!快,送我回家!”她一到家,80岁的婆婆见她浑身是伤,便心疼得哭了,她自己反倒笑了:“没事儿的,你不总说我是铁打的吗?”她只躺了三天,就一瘸一拐地到敬老院去了。纪玉荣在民政、工商税务等部门以及慈善部门的支持下,用一个月的时间还清了全部外债。

纪玉荣琢磨,过日子不能没有底气,她把敬老院抵债的40亩地都要了回来,还划拉了边边角角别人不种的20亩地,起早贪黑地种上了苞米、大豆、红小豆、饭豆、绿豆、地瓜、花生、土豆、茄子、豆角,连做粘干粮的粘苞米都没落下。老人们也都呆不住了,体格好的看见纪玉荣嘴里嚼着干粮就往外走,也扛起锄头跟着。玉荣的腿糊着药下地,谁的心不是肉长的?她考虑老人没有水果吃不行,便带着大家在房子周围种上了樱桃、杏子、李子、海棠……她又张罗着抓了猪羔、鸡崽、鸭崽……粮有了,油有了,菜有了,果有了,蛋有了,肉也有了。她想等以后发展起来,再卖点,还怕敬老院日子不好过吗?

面对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纪玉荣把爱倾注在这些孤寡老人身上,凡是到敬老院来的老人年龄都较大,身体多病又无儿女照顾。她总是把这些老人当做自己的亲人来对待。如今老人讲究过大寿,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也很羡慕别人过生日,她就把老人们的生日写在纸上贴在办公室的墙上。每当有老人过生日,她都精心准备,买来生日蛋糕,做上十多个可口的菜肴和大家一起为老人祝寿,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到过敬老院的人都能注意到,院长的住屋和病号间挨着,这是她为了方便照顾老人。提起这事,老人的心里都暖暖的。79岁的老退伍军人孙忠铃患前列腺炎多年,严重时小便非常困难,非常痛苦,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一面买一些治疗的药物,同时她多方打听偏方,当听说用热水洗小便能把尿引下来,她打消了一切顾虑,亲自打来热水,为老人热敷,直到排出尿为止。老人临终前说:“闺女,苦了你了,没有你,我活不了这些年哪……”81岁的院民王镇江突然患脑血栓,因年岁已高,医院已无回天之力,白天派专人看护,晚上她亲自守护在老人身傍同睡一炕,为老人打针、喂药、喂饭、洗澡擦身,端屎端尿。在王镇江老人临终之际,她把老人身上的衣服一件件脱下来,又一件件把装老衣服给老人穿上。出殡的时候又是她给老人烧纸、扔“纸钱”。太阳村的孤寡老人王玉珍患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在最后病危的8天8夜里是她一人守在身边,陪伴老人走过最后的几天,老人死后,她又亲自为老人烧了纸,扛了“棂头帆”。做为共产党员她深知这样做没有用,但是给了全体老人一个很好的安慰。她在敬老院12年,送起了18位老人,其中有10位是瘫痪病人,在她看来,老人都是爹 ……此处隐藏4713个字……“布尔什维克”。

四、忠于职守,情系群众,始终战斗在抗非第一线

去年3—6月,全县乃至全国打响严峻的“抗非”战斗以后,**同志认真贯彻上级抗非布署,组织全院职工迅速学习抗非业务知识,布置抗非的具体工作,协助党委、政府布置全镇抗非工作,迅速掀起了全院全镇的抗非热潮,抗非期间全镇广泛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清除卫生死角500多处,消毒阴阳沟渠xx多米,投入抗非经费13万多元,院内设立了发热门诊,各服务站分别负责一个管区的疫情监测和抗非技术指导,疫区流入人口体温监测任务,全院共排查发热病人382人,送县发热门诊排查14人,疫区流入人口体温全程监测196人,**自始至终站在抗非的第一线,经常深入居委会、街道督促抗非工作,排查发热病人。在抗非典的那段时间,**同志从未休息过一天,从未睡过一个好觉,经常深夜两三点钟接到报告有从疫区来的人员需要进行隔离和体温监测,每次,他都亲自前往,对流动人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消毒和测量体温,先后到北关旅社、竹筷子厂、城南村等居委会街道排查流动人口数十人次。一次,一个发热病人在诊断不明时走脱,**同志根据记录不全的住址,逐户询问,连续寻找了近5个小时,终于到南正街找到患者,当晚将患者送到人民医院排查。

五、关爱职工,无私奉献

**同志对卫生院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均非常关心,经常组织职工开展各种有益活动。他尤其关心退休老同志,他经常对职工说“没有老同志的奉献,就没有医院的今天,老同志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对老职工的退休工资医院始终保证当月内足额发放,每年组织几次老年座谈会,虚心听取老同志的意见,退休职工谈到**同志时均赞不绝口,许多退休老同志称赞他说,王院长千万不能调走,王院长在城关医院就是我们退休老同志的幸福。

**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廉洁行医、行政,助人为乐,视患者为亲人,对患者满腔热情,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他爱岗敬业,忘我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这里列举的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很多……。

第五篇:敬老院院长先进事迹材料

在我市,有一位五保老人的“好闺女”:她26年如一日,把敬老院当作自己的家,把五保老人当作自己的亲爹娘,为老人们端屎端尿、梳头洗衣、祝寿、拉家常暖心……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赞誉,先后被评为“全国敬老好儿女”、“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市十佳妇女”、“**市民政十佳先进个人”,并当选为**市人大代表、党代表。她就

是天目湖镇(区)敬老院院长。共产党员就要无私奉献

1980年1月,时任村妇女主任的服从组织的安排,走上了茶亭敬老院院长的岗位。面对几间破旧而年久失修的土草房和大多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她没有退却。她说:人都有年老的时候,残疾孤老们没有子女照顾,更需要社会的关心,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以无私奉献、热心服务的具体行动让他们看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于是她把家里的3万元积蓄拿出来,先做几间平房,为老人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

开始敬老院老人的生活还十分艰苦,一日三顿能吃上就算不错了,根本谈不上吃好。为了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带领几位生活尚能自理又有点劳动能力的老人,开荒种田,发展副业,使敬老院很快实现了粮、肉、菜自给有余,走出了一条以副养院的新路子。

天目湖镇、平桥镇、天目湖管委会两镇一区合并后,敬老院也合并为天目湖镇(区)敬老院,李夕风继任院长。规模大了,残疾老人也多了,事情也更加繁杂了。可不管肩上的担子多么沉重,她对老年事业的热情却没有减退。她不断改善老人的膳食结构,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合理。她还根据老人的不同口味需求,配备了4只煤炉,让他们开“小灶”。在李夕风的辛苦努力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老人的生活水准连年提高,从当初的每人每年平均60元提高到如今的2800多元。如今敬老院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室内阳光充足,窗明几净,睡的是棕棚床,每人还有自己的大橱、靠背椅、床头柜、餐桌、暖瓶、茶具等日用品,夏天,有电风扇,有蚊帐;冬天,床上双铺双盖。敬老院里还建起了浴室、电视室、康复室、游艺室、活动室、食堂等。

除了让老人们衣食无忧外,她还让老人们心情愉悦,把“养”的含义拓宽。敬老院里有一块闲置地,李夕风带着老人们把土地平整好,种上蔬菜和花草,老人们给蔬菜施施肥,给花草浇浇水,生活得有滋有味。

她对老人比亲闺女还要亲

敬老院现有70多位老人。人一老各种各样的毛病都会冒出来,生活完全能自理的不多。为了让这些老人都能过上幸福的晚年,她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做他们的孝顺女儿。

72岁的老人任小勇,因车祸而瘫痪,到了敬老院后,李夕风每天都帮他擦洗身子、端屎端尿,不厌其烦。见他衣服单薄,她专门为他做了条厚棉裤,买了两个热水袋送给他。为了让他行动方便,又与市民政局联系,要了一部轮椅,推着他出门呼吸新鲜空气。经过三年的精心照料,老人的下身竟一天一天好起来,不仅能坐上轮椅,还能撑着两根拐杖站起来挪动,老人感激地说:“你不嫌脏不嫌苦,真比亲闺女还要亲啊!”

像这样的例子,连自己也记不清到底有多少了。敬老院里的70多位五保老人一半以上有各种各样的残疾,耳聋的、眼睛失明的、害烂腿流脓血的、大小便失禁的,患癫痫病的、身患癌症的……把每一位孤老都当作自己的亲人,她既当院长,又当医生,还要当护理员,在每一位老人身上,她都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从而换来了老人们的信任和爱戴。74岁的王小牛老人弥留之际把叫到床前,从怀里摸出一个包了几层布的包,里面有400元钱,这是老人一生的积蓄。老人对说:“300元钱留给你村里的父老乡亲和敬老院的老人喝杯水酒,另100元留给你,你对我这么好,今生不能报答了,这100元钱算是我对你的谢意吧。”说完,老人安详地去了。还有一位老人临终前用“你要活120岁”祝福话语来表达对的深深感激,有的在喂药喂水时就倒在她的怀里,每一位老人临终前的眼里都饱含着幸福的目光,脸上洋溢着满意的微笑。对每一位去世的老人,都要为他们理好发、剪尽指甲、洗好面、掏尽耳朵,亲自捧上骨灰盒,每到清明节,还要为这些去世的老人祭扫,26年来,亲自为103位老人守灵送终。

老人们坚持不让她退下来

一天,一位老人眼含泪水,来到李夕风面前,恳求道:“等我死了,你再退吧。”

原来,一次李夕风无意间说起她想退下来,因为一直在外奔波的老伴需要她的照顾,孙女需要她的关爱,小儿子因车祸而造成的腿伤还需要进一步治疗,未料无意中说的一句话被老人们当真了。老人们都舍不得她走,有的说:“如果你要退下来,我们大家就跪到镇政府去,求也要把你求下来”听着老人们的恳求,看着他们期待的目光,的心里不知说什么好,她安慰老人们:“只要我还能干一天,我就要和你们在一起,把敬老院办得更好,让你们的生活过得更红火。”

本网向你推荐更多文章:

乡卫生院院长先进事迹材料

医院院长先进事迹材料

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工作汇报材料

优秀卫生院院长先进事迹材料

医院院长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先进院长汇报材料[此文共9374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